一直以來,想聽現場演奏的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是我的願望。
尤其是在12月,這個年末的特殊感受季節。
然而似乎每年的12月總是有些出乎預料的事情發生,沒辦法實現這個願望。
只好在家裡聽CD或看影片解饞消悶。
每次一聽,阿熊就開始想增添家裡的音響設備,吵著要裝盎普什麼的。
雖然我根本不懂音響啊盎普啊這種東西,但也知道裝了以後效果會比現在好很多。
可是要享受音響首先要做的是隔音,不然自己高興了鄰居可不開心。
要做隔音又是個更大的工程,目前還沒那個心理準備~
而且曾去過朋友家試過他們精心打造的視聽間,感覺當然非常好。
但個人感覺音響再怎麼高標準,終究是比不上親赴現場的震撼。
去過的朋友就不用我說了,那種美妙是會入迷的~
終於今年,終於。遇上了天時地利人和,總算是讓阿熊跟我得償所願。
秘書熊先生快手快腳,訂了佐渡裕指揮,德國WDR Rundfunkorchester Köln所演奏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當然也有合唱,這可是重頭戲,貝多芬第九少了快樂頌合唱怎麼可以呢?
訂到之後真是期待的不得了~
集古典派大成的第九,開啟浪漫派之門的第九; 年末的第九,第一次現場的第九。
好開心呀~開心到阿熊把樹砍/剪得很醜的事情都拋諸腦後了~
終於,心心念念的演奏日到來了~
昨晚和阿熊約在六本木碰頭,然後一起到了聞名的SuntoryHall,三得利演奏廳。
說來最近好像常跑赤坂呢......
六點半開場,七點開演
我們剛過六點就到了,但更多人比我們早聚集在廳門前了
街上已是聖誕節的氣氛,到處都是燈飾。
卡拉揚廣場的水池也閃亮亮的~
三得利音樂廳在建造之初,世界聞名的指揮卡拉揚曾在設計上提供了意見,
所以這個廣場後來命名為卡拉揚廣場紀念這位音樂帝王。
大門口上方設置了Pipe Organ,正午和開場時,壁面會打開演奏。
可愛的音樂伴著卡拉揚廣場的水聲,讓人感到很振奮和期待。
不過沒能來的及拍下,
從YOUTUBE上找了片段轉來
老人與少年的人偶是葡萄園的守門人,拉開了進園的大門~
這是我們第一次到三得利演奏廳。
三得利演奏廳是東京第一個演奏會專用廳堂,在設計上號稱有著世界第一美麗音質。
在日本的演奏廳中有相當代表性的地位。
說來好玩,雖然我們按距離來說應該是三得利演奏廳比較近
但每次都因阿熊出差的原因,
我們去古典音樂會不是去名古屋的愛知縣藝術劇場演奏廳,就是横浜みなとみらい演奏廳。
還以為命中跟三得利廳無緣了,還好終究運氣不錯能夠成行。
三得利廳雖然是個有點年份的演奏廳了,但因為不斷的維護與翻新設備,
所以令人感覺上一點也不脫節,而且還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
進場後就是一面酒紅溫暖的Foyer(休憩廳?),這顏色代表豐收葡萄園
因為是星期五,
許多人都是像阿熊一樣西裝畢挺提著公事包直接溜班趕過來的(以己度人)
只見眾人忙著脫下大衣包包交給衣帽間保管, 我們也是。
然後買演奏會指南,我們也是。
選購相關影帶,我們也是。
或是點些小酒或飲料點心,在立食桌邊吃喝邊等待,我們也是。
阿熊先點了三得利啤酒,
據他表示來三得利廳就是要喝三得利啤酒~
說真的,三得利廳當然是三得利的酒囉,難道會賣麒麟啤酒嗎?
我只擔心還沒開演就喝酒,等下有了醉意睡著就是暴殄天物了。
每次進場後,在Foyer等待開演的這段時間都讓我感覺很雀躍。
彷彿開禮物前的心情,很期待很興奮。
望著光彩輝煌的巨大水晶燈,把這空間照耀的十分夢幻。
水晶燈的題材是[響],用了六千多個奧地利水晶,
一顆顆的水晶光爍,代表著這葡萄園釀酒蒸餾出的滴滴醇厚酒精。
這是照明設計師石井幹子的作品。
此外廳內的藝術作品也很可觀,馬賽克壁畫是日本抽象畫代表畫家宇治山哲平最晚年的作品,也是以[響]做為題材。
壁畫兩端及演奏廳二樓廊下的彩繪玻璃,則是玻璃藝術家三浦啓子以[律]題名的作品。
也卡拉揚在音樂廳落成來日公演後,對演奏廳音質響動,猶如音之珠寶盒一樣的感動也刻鑲在了牆上。
照片照的不太好,而且也只能照到這裡。
老規矩,進到演奏廳後就不能拍照,
而且說實在專心於演奏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有餘力拍照?
對三得利演奏廳內部空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SUNTORY HALL的官網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音樂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含意。
集結了在這之前古典派的大成,讓後來的浪漫派萌芽,影響了後來許多音樂巨匠。
尤其是第四樂章的歡樂頌更是為是人所親,各地傳頌。
日本人對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非常喜愛,據說日本在1918年即有了初演。
不過演奏者是大戰時收留在德島縣板東俘虜營的德國俘虜兵...... 在俘虜營的大浴場練習.....
而且只演奏了第一樂章...... 聽眾也僅限於俘虜營的關係者們......
到了1919年,在久留米高等女學校終於有了讓一般觀客欣賞的演奏。
不過演奏者們還是久留米俘虜營裡面的樂團(所以說日本對戰俘還是有寬容的地方?)
雖然少了很多樂器和女聲(戰俘營裡沒女性),但總算是把全樂章給奏完了。
這可說是第一次日本民間接觸到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第一次日本公式初演則是德國人教授古斯塔夫客隆於1924年帶領東京音樂學校學生演出,
而第一次由專業交響樂團演出,是新交響樂團(現NHK交響樂團前身)在1927年的初演。
而我第一次的貝多芬第九現場是在2014年終,人生又多了一次初體驗~
日本人對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的喜愛甚至到了只簡稱為[第九](daiku) ,
尤其是年終一定會有第九演奏會,專業也好,業餘也好,到處都有演出。
聽說這個習慣是因為以前很多樂團的團員到了年底阮囊羞澀需要收入,
而第九所涵蓋的樂器種類超多,連聲樂都包了。
所以到了就多舉辦第九的演奏,讓大家不分熱門冷門樂器,都能多點收入好過年~
關於第九本身,是有名的難曲,連貝多芬自身也就只有初演時成功過,後來的公演都以失敗告終。
因為當時除了宮廷樂師之外,民間尚未形成專業交響團的概念。
而此曲又需種類繁多的樂器,各地演出時成員良莠不齊,無法順利奏出原本的風貌。
經過多年後眾音樂家不斷的努力改善,水準的提升,
終於讓華格納成功的復活演奏,也讓第九從此奠定了傑作的地位。
我聽過的第九版本不多,加上家裡的三張CD,大概十根手指頭就數得完。
雖然每個版本有每個版本的不同之處,但總讓我覺得好像少了些什麼。
這次終於能聽到現場演奏,才讓我真真正正的有了聽清楚的衝擊感。
好像一直隔著紗看不清見不明的寶石,扯下了那層紗終於看到真正的璀璨。
這些年只聽CD,不管哪個版本,不好意思的說,都多多少少有些讓我覺得Boring的部分(恥)。
而到了現場,從第一個音開始到最後的結束,才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不過在下終究是外行人看熱鬧,對我來說只像是揭下了那層紗看到了寶石原身,但還不足做評論。
但總算知道了起承轉合,微微窺探其中的含意。
要等到再懂一些,不知道還要多少次這樣的經驗?
佐渡裕指揮曾師事於雷納德柏恩斯坦和小澤征爾,
來年將就任維也納Tonkünstler Orchestra音樂監督。
一個小時又十分左右的大作,中場除了短暫的樂章間段也沒休息。
真能看出是非常有著持久意志力和調和能力的一位指揮。
樂團成員默契度很高,聲樂合唱部分也給我非常非常震撼的感覺,原來是這麼美。
那個是所有音響設備都呈現不出來的美和撼動。
CD也好DVD也好Blu-ray也好,只能說是記錄片了。。。
三得利音樂廳不負號稱世界第一美的音質,雖然沒有橫濱みなとみらい音樂廳大,
但個人感覺音質的確比橫濱勝出,集音效果非常好。
突然很感念父母讓我們姊妹從小接觸音樂,外婆還送我鋼琴練習。
雖然姊妹倆都沒什麼天分。。。不過也該慶幸沒天分,不然以我們的資質來說家裡會破產。
但怎麼說總是多少有了些基礎,欣賞音樂時能更容易進入狀況。
也很感念阿熊,結婚之初本來想把對我有個人價值的鋼琴運來,但太困難所以斷念。
阿熊知道後,雖然新手夫妻經濟很緊,但還是努力買了一架電子鋼琴給我。
鋼琴現在還在活躍中~
YAMAHA的品質不錯,即使過了十五年還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話說回來,專業演奏會真的很美妙,美妙到讓人入迷。
感官上的震撼,樂音的調和,讓人感受過一次後就免不了想再去。
我們已經開始想著下次的機會了。
不過不巧的是阿熊又決定了一個新工程,又要開始長期出差了。
下次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希望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能趕快到來~
小公主幫忙看了一晚上的家,辛苦了~
內子原來比較喜歡內田光子的演奏 但是看過Pollini跟Sinfonica de Galicia樂團的版本 哈哈 就變了!
我沒有學過樂器及樂理 不知道是不是虛榮心 覺得大師的演奏是好聽點
樓主是鋼琴會家 希望可以指導下
矮油~ 其實我程度很差的, 不敢評論,只覺得多聽多看總是好的~
同一曲,但不同的演奏家詮釋出來的感受都截然不同,
像是我也喜歡內田光子, 但比較喜歡她的莫札特, 總覺得她彈起來感覺特別靈巧.
我想這就是個人喜好吧~